重庆市法院系统通过实施精品战略,打造两江知识产权法庭,成为西南地区知产审判高地;狠抓执法办案,打造了一支专业化、具备国际视野的知产审判队伍;强化与行政部门、学术机构的联系,对外展示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强力形象,为重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打造名片擦亮两江知产审判窗口 2014年,重庆市第一个知识产权派驻法庭——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挂牌成立,跨区域受理发生在渝北区、江北区、北碚区辖区内的部分知识产权案。这是重庆市法院系统在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方面的一次大胆探索和尝试。 两江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以来,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和重庆市委主要领导的亲切关怀。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先后到该法庭视察,并作出重要批示。 2016年,重庆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条线共受理一、二审知识产权案件4666件,与2015年相比,上升57.85%。审结一、二审知识产权案件4236件,结案率90.78%。从案件类型看,专利权纠纷、商标权纠纷、著作权纠纷等案件均有增长。 在此基础上,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16年9月出台《关于为重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更加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要求全面履行人民法院司法职责,坚持严格保护司法理念,发挥效果导向作用,为创新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对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 夯实基础发挥法官审判成果 重庆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条线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全员调研,并积极培养调研骨干;及时总结审判经验,固化裁判规则,注意发挥法官会议办案咨询作用。 “法官会议指导咨询作用初步显现。”重庆高院副院长陈彬表示。司法责任制改革实施以来,重庆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条线积极探索“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审判权运行机制,对合议庭意见存在分歧的案件、对跨合议庭受理需要协调处理的案件、对类型化需要统一裁判尺度的案件、对中基层法院提出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或与外地法院判决认识有分歧的关联案件,及时组织法官集中讨论研究。 将调研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强调全员调研、人人参与,是重庆知产审判的一大特色。重庆高院民三庭承担的全市法院重点课题《商标许可使用中形成的商标增值利益的归属与分配研究》顺利结题并在评审验收中被评为优秀。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配合完成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调研重大课题《关于互联网领域商业竞争法律规制问题的调研》结题获评良好。 由重庆一中院一审、重庆高院二审的“成都同德福合川桃片有限公司诉重庆市合川区同德福桃片有限公司、余晓华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12批指导性案例。同时还有多起案例入选全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和重庆高院第十批参考性案例。 凝聚共识发出司法保护知产强音 重庆法院知产审判条线注重与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沟通交流,共同加强保护力度。 “我们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通过三审合一及协作机制,发挥司法保护在引领裁判规则方面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重庆高法院、重庆一中院、五中院通过与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培训、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加强业务交流;渝北区法院积极搭建诉调对接平台,深化司法行政衔接机制,对涉众型KTV著作权纠纷积极引导诉前调解。”重庆高院民三庭庭长喻志强介绍说。 重庆法院还深入开展院校合作,与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共同举办“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与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的院校合作,通过建立实践导师制度、共建“双师课堂”、共同承担课题和成立研究生志愿者团队等方式,加强理论与实务的融合。 重庆高院民三庭多年来,还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契机,开展大量宣传活动,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宣传力度。喻志强表示:“近年来,重庆法院依托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平台优势,承办了最高人民法院新商标法司法解释座谈会,办好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做好《中国知识产权审判理论研究》编辑出版工作,与市律师协会共同举办知识产权与涉外商事司法实务培训班,并先后组织三级法院数十人次参加全国知识产权审判相关论坛,拓展审判人员视野,为知产审判储备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